太9:17;弗2:19;彼前2:9;赛66:1;启1:5-6
一、导论:复兴需要能承载的器皿(太9:17)
亲爱的弟兄姊妹,在上一次讲道《迎接复兴》中,我们聚焦于个人生命的预备——如何洁净心殿、顺服圣灵、扎根真理,成为神复兴浪潮中的合用器皿。今日,我们转向教会群体的预备。神赐下两幅核心蓝图:“神的家”(弗2:19)与“神的国”*(彼前2:9)。二者如同双翼,缺一不可——家彰显神的慈爱,国显明神的权能;家培育生命,国拓展疆界;家是国的根基,国是家的扩充和广大。若我们只偏重其一,复兴将失衡甚至夭折。
二、第一维度:建造“神的家”——恢复关系的根基
“这样,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,是与圣徒同国,是神家里的人了。”(弗2:19)
(一)核心关系:天父与祂的儿女
1。天父的心肠:赛66:1耶和华如此说,天是我的座位,地是我的脚凳。你们要为我造何等的殿宇,哪里是我安息的地方呢?神并非遥不可及的统治者,神渴望和祂儿女同居,作祂儿女的父(诗68:6)。
2。儿女的身份确认:许多人无法领受神的爱,因他们从未体验过无条件的家庭接纳。教会需主动拆毁隔断的墙,宣告“有你的加入,这个家才完全”,使被边缘化的群体在神家中重拾尊荣。
(二)着重建立:神家文化——爱、接纳与尊荣
1。“爱”的实践:具体实行新命令(约13:34-35)
-用心爱人:新命令的核心是对肢体舍己的爱。一个人真正感觉被爱,是他感觉被看见,被听见,被尊重,被认可。这样的人际关系是心与心的深度相交才能达成的,这样的群体连接才是如金刚石一般的坚固关系,才可以抵御一切挑战,这样的家教会才可以盛装末日大复兴新酒的浇灌。
-为父为母真儿女两代同行多代同行的家,玛4:5-6看哪,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,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。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,儿女的心转向父亲,免得我来咒诅遍地。
2。“接纳”的智慧:在真理中拥抱伤痕者
-接纳≠认同罪:效法耶稣接纳撒玛利亚妇人(约4),却明确说“去吧,不要再犯罪”(约8:11)。
-设立“归家流程”:为best开设幸福小组,经历医治释放,进入细胞小组,参加主日崇拜及各种门训课程,陪伴他们在真理中重建身份。
3。“尊荣”的操练:破除阶级,看见神形象
-尊荣每一个人,甚至世人所认为的弱势群体和“无用”之人:效法神“拣选世上软弱的”(林前1:27),尊荣老人、身心障碍者,邀请他们参与祷告服事,而非仅视作关怀对象。
三、第二维度:建造“神的国”——恢复权柄的次序
“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,是有君尊的祭司,是圣洁的国度,是属神的子民……”(彼前2:9)
(一)核心关系:君王耶稣与祂的子民
-君王的权柄:基督不仅是救主,更是“万王之王”(启19:16),末日复兴必伴随神国权能的彰显。
-子民的顺服:教会亟需恢复对基督主权的敬畏,教会的一切异象策略治理等每一个层面,每一步都要寻求主的心意,并完全顺服执行。
(二)着重建立:天国文化——敬畏、顺服与次序
1。“敬畏”的复苏:从轻浮到战兢
-敬畏神的属性:圣洁(赛6:3)、公义(诗89:14)、主权(但4:35)。
-警惕“复兴娱乐化”:大型特会若沦为情感刺激的表演,实则是“敬虔外貌+背弃实意”(提后3:5)。
2。“顺服”的操练:在权柄中蒙福
-权柄的恢复:基督透过使徒、先知等五重职分治理教会(弗4:11)。
-次序的保护:如“约瑟的恩膏”包含“治理埃及”的次序智慧。教会需明确权柄界限:财务透明、纪律执行(太18:15-17),避免腐化(如Hillsong丑闻)。
(三)务实策略:建立“国度治理中心”
1。五重职事团队:使徒(开拓)、先知(启示与争战代祷)、牧师(牧养)、教师(真理)、传福音(收割)协同运作。
2。门训治理学院:各种门训课程,佳恩教会跑垒图。
3。跨教会“联盟”:拥抱主内各宗各派,破除历史隔阂——真实合一带来地域性突破。
四、双重危机:当“家”与“国”失衡时
(一)偏重“家”的危机:溺爱导致瘫痪
-现象:一味包容罪(如淫乱、贪婪),不提悔改;
-结果:教会沦为“属灵疗养院”,无力抵抗黑暗权势(士21:25)。
(二)偏重“国”的危机:律法催生冰冷
-现象:强调效绩、纪律,却无牧养心肠;
-结果:信徒在规条中枯干,如法利赛人“洗净杯盘,里面却装满勒索”(太23:25)。
平衡之道:效法神“公义和公平是祢宝座的根基;慈爱和诚实行在祢前面”(诗89:14)。
五、结语:兴起!作迎接复兴的智慧工头
亲爱的弟兄姊妹,末日复兴不是温馨的野餐,而是宇宙级的丰收战役。神呼召我们成为“聪明的工头”,按祂蓝图建造:
-家的温度:让你的小组成为“爱中无惧怕”的所在,使流浪的灵魂寻见父怀;
-国的力度:在你的职场、教会勇敢举起真理旌旗,宣告“耶稣是主”!圣灵充满,神迹奇事!
应许与挑战:
“当黑暗遮盖大地,幽暗遮盖万民,耶和华却要显现照耀你;祂的荣耀要现在你身上!”(赛60:2)
黑暗越深,神家的光越璀璨!愿我们如此预备,直到那日——
万国涌入神的家,列邦跪拜大君王!
问题默想:
1。我的教会或小组更像一个“俱乐部”、“公司”,还是“家”与“国”?
2。我能在哪方面推动“家文化”(如开放家庭)或“国治理”(如职场转化)?